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南财快评:秋粮丰收是保障粮食供应和安全的重点

2022-10-05| 发布者: 袁州新媒体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专门部署了抓好秋粮收获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措施,确保秋收入库提升农......
支付宝充值马来西亚

 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专门部署了抓好秋粮收获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措施,确保秋收入库提升农业生产能力。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,占全年产量75%,确保秋粮丰收对于维护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。

  今年我国夏粮、早稻和秋粮三季粮食产量都取得了丰收,夏粮增产28.7亿斤,早稻增产2.1亿斤,秋粮主产区特别是东北、黄淮海和西北长势好于去年。在面临疫情、国外农业生产中间品价格上涨以及一系列灾情的背景下,我国粮食生产屡创佳绩,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。

 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,今年秋粮面积超过13亿亩,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较好,特别是占秋粮产量一半以上的玉米长势总体好于上年。从收获情况看,目前秋粮收获超2亿亩,大面积收获近期即将开始。截至9月20日,全国秋粮已收获2.36亿亩,完成18.1%,进度同比快0.9个百分点。分地区看,西南地区收获过半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已经收两成半,西北地区已收一成半,黄淮海和东北地区零星收获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秋粮收购形势作了调度分析,预计旺季收购量1.85亿吨左右,与常年水平大体相当,并将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收购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,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等一系列举措稳定粮食价格,确保秋粮收购的稳步进行。

  受到新冠疫情反复、长江流域“汛期反枯”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,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在今年经历了十分艰巨的挑战。但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的推动下,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,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不断下降。2003年之后,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下滑态势,近两年受灾率保持在12%以下,成灾率保持在5%以下,实现了“科技壮苗”促转化,有效地防病治虫,改善生产条件。加上全国各地提高整地质量、增加播种量、增施底肥,减轻晚播影响。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(2948亿斤),比上年增加143.4万吨(28.7亿斤),同比增长1%;夏粮亩产达370.4公斤,比上年增加2.3公斤。夏粮不仅增产,而且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。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,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%。农情调度也显示,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8.5%,比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

  今年中央安排资金补助1096亿元,继续新建一亿亩高标准农田。截至目前,中央财政今年已经分别在3月春耕、5月夏收和8月秋收秋种的关键环节,分三批拨付400亿元农资补贴。农业农村部已经发动35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,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培训,力求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。展望秋粮以及全年整体粮食收获情况,我国粮食将继续稳产高产,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,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,棉油糖果蔬生产稳中向好,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,粮食库存充足。

  今年以来,国际粮价经历了多轮大幅波动。年初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,国际粮价大幅上涨,叠加贸易限制、极端气候频发、能源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推波助澜,加剧了供需矛盾,使得全球粮食危机风险进一步上升,但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。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及完备的粮食储备制度,我国主粮基本能维持自产自足,受海外价格上涨影响有限。进入六月,由于全球货币紧缩抑制了粮价上涨势头,加上全球粮食供应逐渐趋于乐观,全球粮价大幅下跌。对于我国来说,这又是一次扩大粮食进口,调剂国内粮食供应,充实粮食储备的机遇。在“口粮绝对安全,谷物基本自给”的粮食安全观指导下,无论国际粮价是跌是涨,我国都能够依靠自身粮食储备的硬实力,把握机遇,应对挑战,维护好国内的粮食安全。

 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同时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,国内粮食安全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粮食丰收意味着中国粮食生产和库存足够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,未来在大豆和食用油等进口需求较大的产品上,应进一步扩大生产与产量,提高本国的粮食供应能力,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。在粮食贸易自由化和治理上,中国一直倡导农产品贸易开放,并逐步构筑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,一直以来在推动粮食供应和贸易的多边治理,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。当然,面对多变的国际粮食价格以及复杂的国际新形势,中国需要进一步承担起大国责任,保障粮食供应和生产,稳定全球粮食供应链。更加积极地推动粮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,维护全球粮食安全。

 
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袁州新媒体 X3.2  © 2015-2020 袁州新媒体版权所有